纵观古今中外,能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伟大企业,都具备一些共同
特徵,即「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了推动进步的事业」。
客观的讲,要阐明「伟大」,首先要阐明两个方面的內容,一是企业所处在的时代大环境背景,二是完成了推动进步的事业。所以,「伟大」是当时、当地、当刻发
生的,对人们时代的进步造成影响並被铭记的事跡。
我们先拿「爱迪生──斯旺公司」为例,两位发明家合办的电灯公司,將白炽灯推广到了世界,把光明普洒人间。我相信没有人会怀疑白炽灯產品对人类影响的伟大,特別是在当时能够使用到灯泡照明的普罗大眾们,一定讚叹这伟大的奇跡。
即
便如此,隨著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白炽灯已经在全球范围內逐步禁止使用。这个案例从头到尾也就200多年,儘管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
记得这个公司了,但却是一个完整的案例。即便是现在如苹果公司这样正处于伟大阶段的公司,正是因为它在改变著我们的生活习惯,推动著科技文明的进步,而且
影响了全球的大部分人。想想看,第一次在屏幕上滑动手指的人,与当年第一次看到白炽灯亮起的人,难道不是一样感叹的心情么!
財富不是衡量標准
诚然,站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范围內,人们看待企业的伟大也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外地游客来到吉隆坡,不应错过的皇家雪兰莪锡器展示馆,在员工的介绍中,这个企业是马来西亚第一家聘用女性工人的企业,在那个年代的大马,何尝又不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当然,也有很多人把创造財富、就业贡献、社会公益的企业,作为伟大的標准之一。我仅想在这里说明,这些標准,是任何一个企业应做到或为之努力做到的基本標准,而不是「伟大」的標准。假如一个企业具备了上述条件而没有起到「推动进步」的作用,谓之为伟大,很可能有爭议。
例
如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其財富贡献不用说了,光是慈善公益的一面就是很多个人、企业不能企及的,可是却鲜有人將这个企业与伟大掛鉤。再提一个
马来西亚著名的、以博彩业闻名的企业,它的传奇故事、特殊地位、財富积累等在当地眾所周知,可是我身边的朋友们对它最好的评价就是不置可否,连夸讚的人都
没有。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可想而知,与財富值有关的標准,包括公益,仅仅只能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强大或强悍。就像《蜘蛛侠》电影里的经典台词「with great power,
there must also come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大的人,所担负的责任也越大。就像一个人凭借自身能力挣钱越多,越是应该赡养父母、营造好的家庭、帮助能够帮助的人。
一
个伟大的企业,首先要有一个「真诚」的心,诚挚地对待员工、客户、合作伙伴及每一个能够接触到的人,用好的產品和服务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才会保证企业始
终走正道;然后,就是要有「进取」之心,这样才有机会推动企业发展、行业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最后,企业能够將进步的成果进行分享,让参与的员工、
合作的伙伴、行业的同仁、消费的客户都能够因为这个进步而「共荣」。一个企业不断地传递这样的正能量,当成果累积到一定程度,出现奇跡的时候,伟大自然会
孕育而生。
原稿:东方名家(17/12/2014)
2014年12月17日星期三
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
求同存异,创造和谐
「阿尔伯,这些天,华教关中、独中、还有占中等事闹得热哄哄的,怎没见你拔刀相助?」近两个月接到多位友人询问与关爱。
我回应:没感动就不动笔!
「你一向来写的文章都有一定读者群,给人印象是谈阳光、中庸,包容、大和谐……可是有些事是要有立场,否则让人觉得模稜两可……」上周老陈约吃午餐时给我提意见看法了。
朋友们问的、说的,我都明白。对週遭发生的事其实內心深处很痛楚很忧心很纠结……但,你要我怎么说呢?
关丹中华中学事件让原本已分成两派的华社再分成三、四派……最糟糕的是,这事令很多一直以来爱护华教的人士非常不满,甚至说:今后別再叫我出钱捐献华教……
由于我对华教內部之事认识不多,因此不宜置评。
我 始终认为,只有真诚、爱心、利他思维能创建大和谐,家庭如此,企业也如此,社团政党也更应当如此。关中事件的来龙去脉,当局者是否真正为民族、为华教、与 时俱进,坚持立场?如果答案是正面;那不管如何发生、如何结束都是好事。愿大家真诚对话,阳光沟通,放下仇恨,豁达大度。
记得两年多前,有位德高望重的「廉洁」高官在处于紧急关键抉择前夕约我吃饭,就当时局势问我看法,我直言道:星云大师不是说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吗?我认为是急流勇退的时候了。
可惜,这位高官只选择听取「应进则进」,后来的事也就不必说了。
现在,我应对华社华教的领导们说些什么呢?
星云大师的话,或许可供参考。知所进退,也是人生大智慧。
就事论事,和而不同
香 港占中事件更是如此,记得那天在隆雪华堂就文学奖得主沙末赛益(Pak Samad)筹生活费画展时,老友阿芳笑著说占中事让她家分三派;问我对占中看法,我微笑说:我认同渐近式民主进程,反对用极端、谩骂、粗暴的举止;我在 好友丘光耀「超人」面子书上写了几句:支持民主诉求(像我国净选盟(Bersih)民主游行一样我们也参与);但必须有时限(见好就收,免得让有居心者骑 劫)。香港人啊,谁是你的娘!(香港是中国的,不是英国的;英人治港几十年有直选乎?)
那天从中国回来打开面子书(面子书在中国禁止,除 非翻墙),见陈亚才把咱们十几位好友的一张在饭店聚餐合照(一期一会)掛上並这样写到:这个饭局,名堂很多,庆贺荣休、手术成功、重返高职;为返回国门者 洗尘;预祝准备开书画展、演唱会者成功等。话题横跨占中、关中、独中、私中……结果发现有「中」字的,好像地雷重重,大家点到为止,没有引爆。拍张团体 照,下回再敘……。
记得当晚有討论有爭论,但大家没有意气用事,只有相互接纳,没有仇恨,只有珍惜深厚的友情。更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的牵扯,就事论事,和而不同,不会因此伤了和气和友情。
我在想,华社华团真能像咱们在饭店聚会一样畅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像伟大思想家毛泽东所说的:我们的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那我们的队伍一定能兴旺起来……。
华人社会的挑战很多。当下各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商討华社,华教未来定位走向更重要,迫切需要的是「敬天爱人」、「以德为先」、「胸襟宽阔」、「利他思维」、有远见与时並进的领导人。如此,才可能復兴中华,带领新华社华教走出「旧思维」,创建崭新阳光康庄大道。
有谁愿担当大任呢?风暴来临之前,同一条船上的人更应同心同德,共赴时艰。若是意气用事,寸步不让,抗拒变通,又如何能承受风暴的打击?华社领导应有智慧看到这一点。
原稿:东方名家(12/12/2014)
我回应:没感动就不动笔!
「你一向来写的文章都有一定读者群,给人印象是谈阳光、中庸,包容、大和谐……可是有些事是要有立场,否则让人觉得模稜两可……」上周老陈约吃午餐时给我提意见看法了。
朋友们问的、说的,我都明白。对週遭发生的事其实內心深处很痛楚很忧心很纠结……但,你要我怎么说呢?
关丹中华中学事件让原本已分成两派的华社再分成三、四派……最糟糕的是,这事令很多一直以来爱护华教的人士非常不满,甚至说:今后別再叫我出钱捐献华教……
由于我对华教內部之事认识不多,因此不宜置评。
我 始终认为,只有真诚、爱心、利他思维能创建大和谐,家庭如此,企业也如此,社团政党也更应当如此。关中事件的来龙去脉,当局者是否真正为民族、为华教、与 时俱进,坚持立场?如果答案是正面;那不管如何发生、如何结束都是好事。愿大家真诚对话,阳光沟通,放下仇恨,豁达大度。
记得两年多前,有位德高望重的「廉洁」高官在处于紧急关键抉择前夕约我吃饭,就当时局势问我看法,我直言道:星云大师不是说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吗?我认为是急流勇退的时候了。
可惜,这位高官只选择听取「应进则进」,后来的事也就不必说了。
现在,我应对华社华教的领导们说些什么呢?
星云大师的话,或许可供参考。知所进退,也是人生大智慧。
就事论事,和而不同
香 港占中事件更是如此,记得那天在隆雪华堂就文学奖得主沙末赛益(Pak Samad)筹生活费画展时,老友阿芳笑著说占中事让她家分三派;问我对占中看法,我微笑说:我认同渐近式民主进程,反对用极端、谩骂、粗暴的举止;我在 好友丘光耀「超人」面子书上写了几句:支持民主诉求(像我国净选盟(Bersih)民主游行一样我们也参与);但必须有时限(见好就收,免得让有居心者骑 劫)。香港人啊,谁是你的娘!(香港是中国的,不是英国的;英人治港几十年有直选乎?)
那天从中国回来打开面子书(面子书在中国禁止,除 非翻墙),见陈亚才把咱们十几位好友的一张在饭店聚餐合照(一期一会)掛上並这样写到:这个饭局,名堂很多,庆贺荣休、手术成功、重返高职;为返回国门者 洗尘;预祝准备开书画展、演唱会者成功等。话题横跨占中、关中、独中、私中……结果发现有「中」字的,好像地雷重重,大家点到为止,没有引爆。拍张团体 照,下回再敘……。
记得当晚有討论有爭论,但大家没有意气用事,只有相互接纳,没有仇恨,只有珍惜深厚的友情。更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的牵扯,就事论事,和而不同,不会因此伤了和气和友情。
我在想,华社华团真能像咱们在饭店聚会一样畅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像伟大思想家毛泽东所说的:我们的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那我们的队伍一定能兴旺起来……。
华人社会的挑战很多。当下各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商討华社,华教未来定位走向更重要,迫切需要的是「敬天爱人」、「以德为先」、「胸襟宽阔」、「利他思维」、有远见与时並进的领导人。如此,才可能復兴中华,带领新华社华教走出「旧思维」,创建崭新阳光康庄大道。
有谁愿担当大任呢?风暴来临之前,同一条船上的人更应同心同德,共赴时艰。若是意气用事,寸步不让,抗拒变通,又如何能承受风暴的打击?华社领导应有智慧看到这一点。
原稿:东方名家(12/12/2014)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