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星期五

让仇与恨退出华社

从南非回国,中国好友从网上新闻得知大马华教的一些纠纷,纠纷问我:大马华文教育界到底发生什么事?在为甚么真理斗爭?我不知如何回復。只是幽默简单说:说来话长,一言难尽…其实骨子里是认为「家丑不宜外扬」。
为了工作和学习,2006年至今,我们几乎每年都往北京清华上课,三年前也在广州中山大学念哲学博研班,大部分中国70,80,90后的学弟妹们每每都很惊讶说:大马华人的中文程度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怎么那么好?对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歌曲、民歌怎那么熟悉…
对此,我总是自豪的说:马来西亚是中国以外(包括台湾、香港),中文和中华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国家。因为早期先辈们下南洋谋生,尽管教育程度不高,但 对华文教育的热心却是有目共睹。百余年以降,他们为大马留下了3间民办华文大学学院、60间独立中学、1200多间华文小学,使中华文化的香火能在南洋传 承。大马华人能接受完整的华文教育,各方都付出了血泪,董教总更是捍卫华教的先锋、华人民间的教育部。
可今天华教各界却闹得不可开交,几乎失去理智;忘记了华教是大家的精神资產,更是团结华人的基础。华教的「肢体衝突」风波除了让全体大马华人蒙羞,更让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笑话。仇与恨己渗透华社和董总。
而且,目前的爭斗己演变成权力的角逐,以夺取领导权,忘记了权力是为了提供人群服务的工具,不是最终的目的。
今天,让我们看到的是「亲者痛、仇者快」和相互残杀人格的仇恨的局面,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了,再下来的几年,天天法庭见面,董总將面对准证隨时被吊消的危机。怎不教人痛心!怎不教人担忧。
作为后辈,我才疏学浅,但有幸认识纷爭双方的关键领导们,对大家过去为华教出钱出力,无私付出是真心肯定和讚赏的,此时此刻,为了整个族群的利益,我大声的呼吁:
1)董总爭执的双方应马上收手,停止爭议,先让局面冷却下来,异中求同,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2)停止到处拉帮结派,以期壮大个別派系,应该用董总內部机制解决爭端。
3)必要时,敦请社会贤达出面调停。人选以双方可以接受者为准。
4)双方以大局为重,以和为贵,全力促成今年统考的顺利举行。
5)中国的崛起,中国大学分校已逐步扩张全球,是时候集思广益共商华教蓝海及与时俱进的新董教总教育方针了…
6)教育大蓝图的挑战,以及华教如何面对新时代的竞爭?
在华教风雨来临的时候,喜见巴生四独中和檳城四独中在这关键时刻主动召开会议,共商华教要务。根据可靠消息,也有一批关心华教发展的社会贤达,包括多位为华教出钱出力的丹斯里愿意挺身而出,化干戈为玉帛…。我期待他们的出现,更希望两边的朋友们以大局为重,临崖勒马。
同道们,当下我们应让「仇」与「恨」走出董总华社。伟大的南非黑人总统曼德拉曾被监禁27年,受尽虐待。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曾虐待过他的狱卒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狱卒致敬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
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原谅他人,其实是昇华自己。
最后,借用我的恩师己故陈怡安老师常提示:那里有爱,那里就有沟通,那里就希望,那里就有成长和未来。
与大家共勉。

原稿:东方名家(24/04/2015)

2015年4月3日星期五

告別李光耀,新加坡继续前进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一代巨人终於走了。
3月23日凌晨不断收到微信报导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老先生仙逝消息。
不知为什么,当时我没什么特別感觉激动或悲伤;这或许李老之前己躺臥病在床好几周,新加坡官方每天贴近的报导国父的最新病情。
也或许听了太多他的独裁专制和消灭华文教育的事故吧(我所知悉的前辈们几十年了还不得踏入新加坡国土。)
当然近20年来,廉洁、自律的新加坡模式己形成並后继有人,李光耀的离去不会对这岛国造成太大的衝击。
95岁的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两年去世,顿时心情感觉惋惜、悲痛。相信那是因为曼德拉的丰功伟绩及他被关在牢狱27年依然不懈为人类的和平奋斗,我仰慕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伟大的纳尔逊曼德拉。
我最喜欢並常用以勉励自己和週遭友人是曼德拉讲过的话:「…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己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我其实仍在狱中。」
「你个人对李光耀有何评价?」新加坡友人见我在朋友圈分享多篇对李老的评论(包括新华社、凤凰新闻、东方网、王江雨、陈华彪、叶兴平、陈新嶸等。)
「我之前微信写:一代伟人终於走了,留下了什么?。之后觉得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才是名副其实伟人…而李光耀则是一代强人或巨人,並谈不上『伟大』;原因是他打压民主,关闭南洋大学及强权。」
我明白,许多人对李光耀的看法都不一样。左翼与华教的朋友、政界及企业界的朋友都有不同的观点与角度,对李光耀的功与过评价不一,但没有人能否定他对新加坡的贡献。
有人说:上天给了新加坡阳光(小岛),给了马来西亚石油(丰富天然资源);结果新加坡从无到有,今天人均收入世界第一;马来西亚却从有到「无」,现在欠债…有人还警告大马5年后破產呢。
新加坡企业家伟哥说:李光耀是如何治理新加坡的?有以下4点:
1)大公无私:首先是严於律己,一切以国家为重,没有私心。其次,办事公平,公正,以法治国。对做错事的同僚和下属依法处置,绝不循私。
2)廉洁:他一早便意识到贪污是个毒瘤,一定要剷除。同时也用尽各种方法杜绝贪污的滋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四不」政策:不能、不敢、不用、不想。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
3)任人唯贤:他採用精英政策,不论出身、家境、背景,只要你有真材实料,都会被吸纳到政府来。唯有这样才能保持竞爭力,才能保证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4)建设制度:为了使政府能长期正常、顺利和有效地运作,他呕心沥血地设计一套標准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体制,確保在没有他的时候,机关的运作仍是顺畅的。不过他並不是一个固执与死板的人,他说除了大原则不变外,其他细节是可以隨机应变的。
最后,伟哥说:李光耀的治国方略无论对个人、家庭或企业都有极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也是他留给我们新加坡人宝贵的精神遗產。
行动党「超人」丘小弟说:「李光耀对於新加坡的『现代化』无疑是居功至伟。就是將一个第三世界的渔村岛国发展成第一世界的城邦金融中心。但这个『现代化』是以物质建设和经济发展来做最关键的衡量標准。
如果將『现代化』的理解,包括对人权的尊重、新闻自由、三权分立(简言之,让新加坡人享有『免予恐惧的自由』)等核心价值,则李光耀只是新加坡现代史上的强人,不是巨人,更不是伟人。」
还有很多朋友和长辈都发表了他们对李光耀的看法,包括他对华教与人权的打压,以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失去了一所华文民办大学,华校被迫改制、报章被迫 合併(《联合早报》是新加坡《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合併而成)、异见人士被迫流亡…。这些都是事实,也伤害了不少家庭和个人…相信新加坡的新领导人不 会让这段沉痛的歷史重演。
今天新加坡的繁荣昌盛,世界闻名,应归功李光耀独创新加坡模式,特別是廉洁自律,是马来西亚应效仿学习的;我对明天的新加坡民主开放有信心;对未来的新加坡领导有期待,深信她一定在当前稳健基础下,用智慧与时俱进,迈向一个更民主有特色的新新加坡。


原稿:东方名家(04/04/2015)

2015年4月1日星期三

元生集團35週年紀念.林春發:企業 是一條不歸路

元生集團董事經理

在元生服務35年的三人行:祖香、明廣和我,決議編輯出版《元生35年紀念特刊》。
 “有些什么值得寫?沒什么輝煌事。”
 “讓凡走過的都留下痕跡吧。”
 我們決定邀請老友(也是元生人) 陳亞才擔任主編和35年慶典主持。
華人企業經面面觀
 元生35歲了!
 常言道:企業是一條不歸路。
 有人說企業能撐過十年、二十年的少過百分之五。常見合夥公司在五年、十年間分了又分,結果各據小山頭,寧為雞首,不為牛后。有人說企業能活過三十 年、五十年的,如鳳毛麟角。華人企業能安然跨過三代並能健全持續發展的則沒幾間,這是事實;我聽后甚感欣慰,因為35年后元生還在茁壯成長。
 二十多年前見志同道合的友人創建企業,上市了,賺大錢了,但昔日親密無間的戰友卻反目成仇,最后還是把公司賣了,原因錯綜複雜,包括為解決內部矛盾糾紛,各取所需。
 我們察覺一些三十、五十年的企業依然存在,他們祖輩早期辛苦賺錢並買屋買店;有的孩子不願接手,后繼無人;有的孩子接手,作風“激進”,鬧得雞犬 不寧。我國目前尚有幾間五十年以上的第三代華人企業越做越大,有的走入國際,穩健富裕!百年企業和企業長青,是人們渴望追求的永續經營模式。
跌跌撞撞,戰戰兢兢35年
 我說元生是特殊是另類,她,和頗多華人中小企業一樣,有著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和大家分享。
 元生:一元復始,生生不息。她的前身是由林永略先生1975/6年創辦獨資的進步零件商行(ADVANCE AUTO)。元生汽車零件商行 (ACTION AUTO PARTS AND AGENCY)成立于1980年3月1日,三叔永略是啟蒙創辦人。三位股東,即二叔永懷,三叔永略及我合夥,號稱元生三林。我1977年至1980年“被 安排”當汽車零件學徒三年,得到三叔好友詹永發(聯邦汽車老闆)的關愛和特別照料指導和訓練,對我日后馳騁商場影響深遠。元生開創初期的日常營運是由我和 祖香(當時的女友,她在泛馬公司《小讀者》工作下班后來協助),還有三嬸鄧雙鳳以及其妹夫梁殿尉夫婦、楊南田夫婦、邱孟洋叔叔和彭火行叔叔等各方貴人協 助。成立后一個多月(1980年4月19日),好友張明科(祖香尊孔同學)把大漢山下中學畢業,誠實忠厚的弟弟明廣給帶過來。后來元生三個人、三張桌子和 兩條電話線的故事就這么開始了。8 0年代的電話服務生意,開始時部分生意靠三叔永略的關係和行業影響力奠定基礎。那些日子是勤奮節儉,日夜刻苦耐勞,呈現青春積極活潑。那些年營業額雖不 大,但算是穩健發展。1985年出現市場不景氣,但是元生的生意幾乎沒有受到波及,反而生意蒸蒸日上。
 1985年開始,在好學不倦的永略叔叔感染下,我們學習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理念,美國激勵大師Zig Zaglar 的陽光積極思維及參加國內、台灣、新加坡上企業新思維現代管理、優良企業文化等課程;我們堅信“先學做人,后學做事;學無先后,達者為師。”我們把儒家學 說貫注到企業文化。1986年開始的十二年,我國名書法家為公司揮筆寫年歷,十二個字便成為我們每年的座右銘和方向,即:忍、誠、容、信、勤、和、愛、 變、恆、欣、專、學。
 我們以全新的姿態融入汽車零件的行列,積極堅持以“正派經營”和執著推廣現代化“新企業文化”。1985年開始每週一舉行一小時晨會,每年舉辦人 才訓練的演講和歌唱比賽、溫馨家庭日、年度集體旅遊、內外上課接受培訓,也積極支持並參與社會關懷多種活動。元生基金會成立之后,開始舉辦涵蓋人文關懷、 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講座和課程。那十幾年引起市場和同業的關注,在市場上、行業中頗具名氣,被譽為是一所訓練人才的企業學校。當時國內三大媒體(星洲日報、 南洋商報、中國報)常全面報導元生企業特色。
 元生草創初期主要是小批發和電話招徠生意,和汽車零件商批發代理。跨入90年代,開始逐步轉向國際知名品牌的總代理及著手自創品牌,開始了行銷的新概念。因為時代的召喚,我們開始從潮流中探索企業的永續經營,董事部選擇朝向公司上市的方向。
 1995年開始積極主動的籌備,物色合作夥伴(包括新加坡夥伴),並尋找一切有利的合作契機。有多間華人公司為了“共同上市后可脫身套現”,都欣 然參與搭上這上市列車。那幾年為了朝上市作準備所做的幾項重要決策,對元生產生深刻的影響,甚至導致元生停滯不前,瀕臨危機;尤其加上1997年金融風暴 的襲擊,使元生雪上加霜,陷入困境。
風雨交加,內外交困7年的元生
 1998至2002年間,公司風雨交加。元生經不起第二次經濟不景氣,之前買下準備興建總部大廈的土地,一夜之間價值剩半,並且得支付高昂的利 息;進口知名品牌因匯率問題讓元生損失慘重;加上當時元生以高姿態高費用的氣勢(高薪高形象)經營,成效沒有彰顯,導致內外交困;更嚴重的傷害是領導層意 見分歧以及夥伴鬧拆股造成的糾紛,4年的內耗導致元生幾乎接近倒閉的窘境。那幾年是我人生最迷惑不解和沉澱靜思、最刻骨銘心反省的日子。我不斷反思:
 在掙扎中調適的幾年,我們選擇以光明心態,積極樂觀轉念,我們一邊將原來寵大的管理組織扁平化,刪繁從簡,業務聚焦在主要總代理和自創品牌;將其他業務讓給主要負責主管與元生人作自我創業;另一面則盡力開拓藍海尋新機。
 2005年,祖香毅然接過棒子,領導一班舊臣子以及忠心的元生人,堅信不移的守住總部;明廣和我則到中國開創新機;明廣最難能可貴,為元生的拓展 一直是走在最前頭,沒有二話。那幾年明廣和同仁的努力不懈、果敢創新精神以及耐心在中國默默耕耘,咱們互相調適應變,配合無間;臨危創機運,奮發終有成。
 在中國拓展業務期間,我們慶幸得到胡瑞連好兄弟給予無條件支援與鼓勵,除了中國元生人、德國夥伴,我們也很幸運遇到多位中國夥伴及多位無名氏貴人督導、支持與勉勵。
 我們在中國的頭兩年從事汽車零配件質量管理採購,進而和德國夥伴合作聚焦在化工業務。果斷的決策,一步一腳印,終于開發一片又一片藍湖,逐步朝向 藍海,游近深海。元生35年所走過的路,說實話,幾乎符合自然規律,起起落落,有失有得,生生不息。我們歷經浮誇、貪戀;我們歷經急燥冒進,歷經好高鶩 遠;歷經迷惘失落。企業的成敗,掌舵人的心態是關鍵,因為我是當時領航人,我的體會最深。樂觀轉念能在危機開創機運,勤奮謙卑樸實無華,終會讓事業有成。
元生前面的路,未來10年、20年、30年
 我們元生慶幸能跨越35年,走入另一新紀元。元生還能走多遠,怎么樣走下去?常言道:一個企業能走多遠,得看企業領導人的魄力和公司企業文化有多 強勁!一個企業有多強多大,得看企業主的心胸有多開闊,以及員工的向心力有多強。元生的明天會如何?百年元生又如何?我們正跨入全球化互聯網時代,元生必 與時並進。元生若要到百年,在定位上要聚焦,釐清商業模式並適度調改應變;貫徹“全員經營,共同創業”的機制,注入以德為先,有良知的企業新血生力軍;元 生領航人必須是元生企業文化:“真誠、進取、共榮”三大精神導師與身體力行者,中堅幹部與繼承團隊必須是執行力強和勇于創新者。
 只要元生人秉持光明心態,樂觀轉念,大家和而不同,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生共榮共好,百年元生一定會實現。
 元生將會是一間能留給社會有優良傳統企業文化的偉大企業模範!

 原稿:中国报(01/04/2015)

元生集團35週年紀念.林永略:回顧與展望

元生集團啟蒙創辦人 林永略

“元生”35歲了。
 37年前的我,正值壯年,當時任職于一家頗具規模的亞洲摩多零件部市場經理。以誠摯服務的態度,努力勤奮地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市場網絡和人脈關 係,加上所負責的產品,在市場開拓和建立品牌地位方面,都有不錯的成績,于是信心十足,把握機會創業,成立了進步商行,這也即是元生的前身。
 與此同時,大哥遺下的幾個孩子,我的侄兒,都已長大, 畢業或開始步入社會謀生。二哥當時要求我將他們帶在身邊,給予提攜,希望能在零件業裡有所發揮,逐步將他們培養成有出息的生意人。二哥的原意是將進步商行 改為“林家企業”,如此一來,不但肥水不流外人田,更可以把叔侄、兄弟間的親情凝聚在一起。二哥的要求,我完全同意。自1980年開始,原有的獨資生意, 也就變成了叔侄共同擁有的元生企業。最初創業的五5年裡,在侄兒春發所帶領的年輕團隊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和認真的服務態度下,為公司帶來了亮麗的業績。于 是元生決定開放給共同創業的夥伴入股。之后的數年,生意蒸蒸日上。
從本國走向世界市場
 90年代中期,企業上市之風盛行,再三考慮之下,認為一個商業如果要邁向大企業,永續經營,就得吸收專業人才,並籌劃在股票行的第二板上市。俗語 說得好,欲速則不達,結果上市不成反而跌倒“重傷”。幸有春發、明廣、祖香及一群元生人,在困苦中堅持,不屈不撓,調整應變,逆流而上,站穩腳步,重新出 發。在大家努力下,業務從本國市場擴展到中國,並走向世界市場。從本來的汽車零件生意,發展至汽車化學產品等。從總代理經銷到多通路行銷;從自創品牌到 OEM供應;從孤軍作戰到策略聯盟、資源整合。今天的元生,正邁向另一個新的,具有遠大目標的里程碑。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商海浮沉,經歷現實的教訓和洗禮,也從先輩們得到了啟發和開導,讓我深深領悟到企業經營的真諦。企業經營是人生美好的事業,為自 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為別人提供機會;滿足顧客需求的同時,也贏得朋友滿天下;提升生命價值的同時,也可以造福社會。當然,這是指成功的經營、誠正的經 營、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經營。
 個人擁有企業,並非長久不變,有朝一日,當你不再能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做出貢獻,企業的擁有權將會歸屬于新來的取代者。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世界 上許多成功的百年企業,不知道更換了多少企業主,仍然活力十足,欣欣向榮。嚴格來說,企業,也是社會的資產。企業以人為中心,企業的成敗決定于經營者的智 慧、價值觀和態度。人生苦短,而企業的生命可以無限。企業的成功,企業的永續經營是企業經營者的使命。
 對個人生命來說,35年是漫長的。但對元生企業,也只是一個開始。我深信,元生企業的精神“真誠、進取、共榮”;元生經營理念,與你共創美好生 活,將能夠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和參與耕耘。儘管企業經營的風雨難測、曲折多變,只要能貫徹元生的核心思想,堅持元生的企業文化,元生長河必定能衝破重重 的障礙,雖然曲折,最終仍會流向浩瀚的大海,淵源流長。
 元生35歲生日,一元復始,生生不息。

 原稿:中国报(01/0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