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和夥伴在上海開會,鵬董分享他十多年來的成功經歷,同時以「雞和鷹」的故事來鼓勵大家學習鷹的敏銳和聚焦,頓時引起眾人頗多思索,議論紛紛,好不熱鬧。
話說有一位農夫在山上撿到一粒蛋,回到農場就把蛋放在雞窩里孵,結果孵出來的是小鷹。因為這隻小鷹長期和雞群生活在一起,日子久了,適應了雞群的環境,潛移默化,有了雞群的習牲。
有一天,一位路人見了很驚訝,為何雞和鷹能生活在一起?雞有雞的生活方式,雞看到的是眼前的糧食,而鷹則是翱翔在藍天,俯瞰大地,在高空盤旋獵物,目標鎖定後便直衝而下。
路人用重金說服老農夫,把老鷹買下,決定把老鷹回歸大自然,不忍心看到漸漸長大的老鷹被農夫當雞群一般被人買去吃掉。
路人把老鷹帶到小山頭,溫馴地說:老鷹啊老鷹,你是屬於大自然,屬於藍天的。說著說著,雙手捧起老鷹,往小山下扔去,只見老鷹「啪啪」、「啪啪」,飛了幾米高又落在十多米的地面上。
路人很耐心地試了幾次,老鷹還是像雞群受驚時一樣「啪啪啪」飛不起來,又墜落。
路人很不甘心,第二天凌晨,翻山越嶺爬到山的最高處時,已是傍晚時分。眼望著腳下的千尺懸崖絕壁,路人很激昂的說:老鷹啊老鷹,你是屬於大自然,屬 於藍天的,你要……話沒說完,他脫手一放,把老鷹拋出。剎那間,只聽到「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看似墜落到懸崖谷底。像雞一般 的老鷹用盡全力鼓動翅膀,從懸崖谷里左右盤旋,幾分鐘後掠過路人身旁,又猛拍擴張堅硬的雙翅,越飛越高,衝上雲霄,傲翔在黃昏美麗晚霞的天空。
多麼激奮人心的勵志故事。這故事說明人往往在危機和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激發出其潛能。頓時想起習慣領域(Habitual Domains)理論與學說創始人游伯龍恩師所說:不斷突破習慣領域,才可能脫胎換骨地改變命運。
「為什麼一定要做鷹?做雞在雞群里也一樣快樂!」亞興問。
「呵呵,雞被養肥後就會被宰,也可能被老鷹吃掉啦。」我開玩笑回應道。
我們常認為自己的命運就是如此,認為飛不起來,飛不高,結果真的不會飛。人要開放自己的心靈,要轉換思維去運命才可能突破,才可像鷹一樣自由飛翔。
「做鷹就一定快樂嗎?」屬雞的亞香說:鷹有鷹的世界,雞有雞的世界,為什麼一定要認為鷹的世界就是比雞的世界好呢?努力去瞭解不熟知的世界,是正確的,但瞭解不意味著一定要加入,知道了也不一定就是適合的;雞的世界不好嗎?
兩則故事講述兩種不同人生的抉擇。置其死地而後生,是一種境界;在現有的世界里,安然度過一生也是一種享受。活得精彩或是平靜,由你自己選擇。有人說,生活平靜也能精彩,也能不平凡。
上述故事你有何感觸?有何啟發?
有人問:
你生活和工作在雞群中嗎?
你是雞還是鷹?
你說說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