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星期三

企业如何回馈社会?──中国平安小学之行的思考(转载)


企业如何回馈社会?──中国平安小学之行的思考(李国煌)


两星期前,我刚从中国衡阳农村大三湘常寧基地平安小学归来,深夜寒意未去,內心思绪停留在小学,耳际儘是孩子们洪亮的诵读声。
这所资源不多,师资缺欠的小学,正是中国湖南大三湘企业领养的小学之一,我和手集团成员一行八人,在大三湘企业支援下,才得以完成马来西亚「阳光送暖,平安是福」公益活动,为当地平安小学带来一整天的创意文化教学活动。
平安小学之行后,我对「企业能对社会做点什么」,有了更深的思考。几天后的凌晨,中国大三湘友人何再清手机微信贴出「2015年岭南好企业,湖南大 三湘荣获企业社会责任奖!获奖理由:大三湘企业通过发展山茶油產业,带动了中国衡阳千户农民致富,通过幸福乡村建设,帮助了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孩 童。」听到这消息,教人欣慰。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无数企业家在经营企业不断追求利润扩充膨胀,然而在这过程中,多少企业家能力抗金钱诱惑,在不违背良知和道德下去追求企业成长?在获取利润后,是否又能取诸社会,用之社会?
我们回顾近年令人心寒的食安风暴案例,中国毒奶粉、地沟油事件、台湾的假油风暴等,这不就说明了企业家要坚守良知与道德去获取利益是多么重要与艰难!
想起读过席尼‧哈里斯的一段话如下:
做「人道主义者」比做好国民容易;做「爱国者」比改进本身社区环境容易;做「社区领袖」比照顾自己家庭容易;因为目標焦点越小,做起来就越难。
的確,目標焦点越小,做起来越难!良心经营犹如箭靶內红心,人人欲为之,但是做起来终將考验经营者的功力水平,能否挺住意志力箭箭穿扬!则是另一篇章了!
履行责任动机
商业大环境讲究实利,企业领袖是否会真实的去实践企业社会责任?他们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否真诚的做到社会的需要、社区的需要、人的需要?抑或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形象的必然?更或是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企业领袖另外一个棲息地——一个良知的棲息地?
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夫。」
为此,看一家企业是否能基业长青我们就必以企业家和其员工为镜,即可明白他的经营与做,是否真实不虚了!
《维摩詰经》弟子品第三:「欲行大道,莫示小径;无以大海,內于牛跡;无以日光,等彼萤火」。意思就是:想要走大道的人,不要告诉他小径;不要將大海放入牛脚印跡中;不要將太阳的光亮,比擬于微弱的萤火。
因此中国企业的未来,欲往基业长青,欲走百年企业之路,旁门左道之技,味于良心之事,就得看得清,看得明。
平安小学有大三湘企业的关注与祝福,但是中国大陆內地,世界各地仍然是有更多类似平安小学、更多留守儿童、更多的农民等问题需要更多良知企业家与人民关心。
让我们的手心永远向下,用我们能够做得到去付出,对于这个社会、对于这个国家、对于这世界,我们做得太少了!


原文: 东方日报 (30/12/2015)

爱聚15年|完美获颁“母亲水窖忠诚伙伴”称号 (转载)

爱聚15年|完美获颁“母亲水窖忠诚伙伴”称号

2015-12-30 完美中国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妇基会)“母亲水窖”15周年总结会
12月29日
北京
会议内容
大会总结了“母亲水窖”15年的成就,完美公司凭借15年来对“母亲水窖”公益项目坚持不懈的支持与贡献,被授予“母亲水窖忠诚伙伴”荣誉称号。


完美公司获颁”母亲水窖忠诚伙伴“称号

全国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晴宜,全国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谭琳,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国英,以及捐赠个人代表、合作单位代表和媒体代表出席会议。

“母亲水窖”15年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支持,完美公司等15家单位被授予“母亲水窖忠诚伙伴” 荣誉称号,包括完美经销商资深客户总监阎春庆、完美供应商德国CTP亚太区董事长林春发在内等15名个人被授予“水天使”称号。
北京办事处总经理代表完美公司领取荣誉牌匾并发言。作为第一家与妇基会合作开展母亲水窖公益项目的企业,完美公司已携手妇基会走过了15个春夏秋冬。“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相信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完美公司将继续携手‘妇基会’,倾情‘母亲水窖’,贡献企业力量,让更多的人远离缺水的困扰。”


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发言

大会对外发布了“母亲水窖”公益项目最新成果,截至2015年底,项目实施规模8.96亿元,在25个省(区、市)建设集雨水窖13.94万口,集中供水工程1698处,改善了543所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卫生状况,解决了中西部地区290万贫困群众的饮用水困难,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之一。


活动举行”浇花“仪式,寓意水让生命更美好

对完美公司而言,“忠诚伙伴”这个称号浓缩了企业与母亲水窖一同成长的整整15年,有太多温暖和感动!作为第一家支持“母亲水窖”的企业,完美公司迄今已经为妇基会捐款逾6400万元,并大力发动完美经销商、供应商、各界爱心人士支持母亲水窖,极大地带动了社会各界对西部缺水问题的关注。
 

2015年12月29日星期二

CTP致敬母亲水窖,爱聚十五周年!

CTP致敬母亲水窖,爱聚十五周年!

2015-12-29 CTP中国
一滴水,是他们的生命源泉;
一口水窖,是改变整个家庭
乃至一个村子一个乡镇命运的活力源泉!
致敬母亲水窖,爱聚十五周年!

12月29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15周年晚会在北京电视台现场录制。晚会总结了“母亲水窖”15年的成就,并向15位荣获“母亲水窖水天使”称号的个人颁奖。德国CTP公司作为第一家支持“母亲水窖工程”的德国企业参与了本次颁奖晚会。马来西亚元生蓝海集团/CTP亚太区董事长林春发先生荣获“母亲水窖水天使”称号,由于身在海外林春发董事长特委托CTP中国区总经理翟鸿江先生代为领奖。


自2007年5月1日起,九年来林春发先生持续捐助和支持“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并带动了一批海外华人对“母亲水窖”工程的关注和支持。


“母亲水窖”的形象使者、来自宁夏盐池县的李涛涛向“母亲水窖”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2005年以前,李涛涛还需要到距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拉水,一家人洗脸只能用一盆水,布鞋的底儿穿坏了还要再缝一层,自从涛涛家修建了“母亲水窖”之后,她喝到的每一个口水都是甜的,全家的生活不再捉襟见肘,喝着“母亲水窖”的水长大的她,如今已是一名大一学生,李涛涛和她的妈妈向“母亲水窖”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截至2015年底,“母亲水窖”项目实施规模8.96亿元,在25个省(区、市)建设集雨水窖13.94万口,集中供水工程1698处,改善了543所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卫生状况,解决了中西部地区290万贫困群众的饮用水困难,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之一。

15年来,“母亲水窖”持续帮助项目地区群众平等获得水资源,助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有效地配合了国家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有凝聚力的公益品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CTP公司将一如既往的以社会责任为使命,
持续支持“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的发展,
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




让世界温暖,让自己光明(转载)

 让世界温暖,让自己光明 : 叶爱丽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南亚大海啸」,造成超过近30万人罹难,迄今11年。几年前的两宗马航空难,甚至最近多名大马人罹难的泰国车祸,也让人感受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我们生活中都会有一段宝贵的时光,但人们往往都不懂得珍惜。只有当这段时光离开后,才觉得留有多少遗憾。
我们都得面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长者的仙逝,家人的诀別,甚或是知己好友因病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原因而永远的离开,都会使人伤痛不己。有者会感慨「祭之丰不如养之薄」,有者悔

恨当初没有花更多时间与家人相聚…凡此种种都是人生的缺憾。
可是,世上圆满之人生本来就不多,我们既然在人生道路上走上了几十年,见到各种生命的荣枯,与其哀嘆昨日,不如把握现在。这並非对逝者的不敬,而是感悟到生也有涯,必需走出低谷,尽量为週围的人,或仅仅是为渺小的自己点一根蜡烛,让世界温暖,让自己光明。
当离开的人已离开,剩下只有怀念与心痛...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让所有美好的痛苦的都埋藏起来吧。人生的道路,有风雨,也有彩虹。
人生像是逗號,不会终结,怀有希望;人生像是问號,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人生像是省略號,引人深思,容纳一切;人生又像是句號,学会珍惜,一切才有意义。
短暂的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没有轮迴,仅仅只有一次,让你收穫的机会。这一辈子所经歷的回忆,犹如一部自导自演的纪录片,有欢喜,有忧愁,不论如何,点点滴滴都是自己。
只是要读懂生活和感动,更需要不断修行和成长,往往只有在许多年里经歷过无数次离別与无常之后,才会真正明白,生命中,每一片良辰美景,都值得珍惜。
每个人都有如此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又何须在慾望的歧途中苦苦求得恩宠。
懂得珍惜的人才能得到更多,贪婪的索取只会带来永无止尽的慾望。
人生应该且行且珍惜。

 原稿: 东方日报 (29/12/2015)

2015年12月28日星期一

巫统史观遗毒难清(转载)

2015年即將过去,但巫统史观的遗毒却盘据不去,佔领了大部份马来人的思维。而且將延至2016,2018,2020,甚至2106年。届时,不论大马是否成为先进国,巫统史观仍然统治了大多数马来人心灵,要谈甚么各族团结,都有气无力。
2015年,大马人经歷了黄潮与红潮的衝击;也见识了官方处理刘蝶广场和大家购物广场事件的手法,以及背后的「那些事儿」。即使智慧没有突飞猛进, 总算洞明世事,明白26亿政治献金浪奔浪流,千亿黑金钱进钱出,背后都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操盘手;广场內外的愤怒与声音,不过是剧情需要,隨时可以改 写。
这个国家在巫统史观和霸权的统治下,马来穆斯林都不容易打开思想牢狱,寻找自由天空,何况非马来人、非穆斯林这些「双非」之辈?彼等即使苟全求存、 一心赚钱、不问世事、吃喝玩乐、准备移民,巫统及其朋党哪天钱不够用,就会祭出民族主义的符咒,用政治方量对经济资源巧取豪夺,以充实口袋,满足慾望。所 谓的財富转移和社会工程云云,说穿了,就是抢钱。
上週谈到打造巫统史观的四大神器:教科书、干训局、马来报与博物馆;教科书、干训局(BTN)將马来人和非马来人划分为不同的马来西亚公民,並巩固 「马来人是国家主人,非马来人为外来者」的洗脑工程,马来报(广义而言应指马来媒体、国营媒体)与博物馆则在大马现况与歷史继续点火造神,使到非马来人、 非穆斯林与马来人永远都保持距离,让巫统继续统治这个国家,佔有其资源。
说到马来报,当以《马来西亚前锋报》为巫统造神运动先锋。此党营媒体被吹捧为「马来人的声音」,长期为巫统鸣锣开道;实则上该报本为民营,並反抗巫统;创办人即为新加坡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尤索夫伊萨(YusofbinIshak)──新加坡钞票上那位儒雅男士。
尤索夫伊萨没当总统之前,和友人创办了「马来人的第一份报章」,之后与巫统理念不和,受到东姑阿拉曼等人在政治和经济的无情打击,退出该报,黯然离 开吉隆坡。1959年以后《马来前锋报》也从此转为巫统喉舌,长期为巫统打击「挑战马来人主权的外部敌人」和肃清党內「非当权派」。国营电视电台对华语新 闻、华人文化节目的態度,更自动証明了华人,以至非马来人在这个国家的地位。
国家博物馆不仅是对歷史和文物的展览点,也是当权者对歷史的詮释和权力的展示。大马国家博物馆当然也是巫统史观下的產物,它展示的建国英雄和歷史文物必然反映出掌权者的慾望投射,而不是甚么真理和天条。
国阵和巫统自大马独立迄今都掌握了执政权力,博物馆作为「爱国教育基地」,也就展示了巫统史观下的人、事、物,目的是说服马来人必需感恩巫统建国之 功,也告诉非马来人谁才是这个国家的「老板」。非马来人佔了这个国家人口40%,非马来人的歷史与文明在博物馆所展示的比例却仅有十几巴仙;马华元老王保 尼等的贡献云云,也就当然不必当一回事了。
因此,参观令人昏昏欲睡的国家博物馆,只能当成对巫统造神运动的考察,而非对大马歷史与文明的欣赏。在巫统史观底下的国家博物馆和国营(党营)媒体如何对待非马来人,也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民团结不可能成功。
除非打破巫统史观对大马歷史与文明的垄断詮释,否则,大马要成为文明先进国,就只是愚弄民眾的一根胡萝卜,背后就是一根巫统棒子。

原稿: 东方日报 (28/12/2015)

2015年12月23日星期三

怎样才是宜居城市?(转载)

清晨七时半的日本京都,温度降至在13度左右。走在京都街头,凉风习习,但是却让一个习惯热带国家气候生活的我仍有寒意,但我很享受秋风送来的清凉。
在转进街角目標咖啡馆路上,迎面而来从容骑著脚车上班上课的京都人不在少数,不急不徐穿梭在日本井然有序乾净俐落的街头,行人自信从容,即便不是开著拉风车子上路。
人民用简单脚车行走于城市已经是这城市里特色,显而易见,骑脚车应该是当地人民对生活的一种態度。
此类城市街头风景,在大阪是如此,柏林、阿姆斯特丹、台北也有相似埸景。
一座城市的现代和进步与否观察指標之一也许不再是拥车族的多寡,而是一座城市,是否容许让脚车成为人民生活的选择,而不是收费站围城的「奇景」。
想起大马的大巴生河流域,到处都有这些重重叠叠收费站,看似进步標籤,但让我觉得更像是吸附著城市各处又肥又大的水蛭。更多收费站更多车道,满足不了急速增加的车流量,也只能反映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的没有效率,以及长年缺乏以人文本,以大自然共生为视野的城市规划与设计。
及时醒悟保护地球
我们的官员不敢面对,也害怕在经济发展中,给予环境保护、给予绿能发展太多的承诺,长期下去,市民最终將拥抱一个排放更多二氧化碳城市。期待一座乾净绿色宜行宜居的城市,也只是如梦幻泡影。
11月30日,联合国于巴黎再次于召开气候变化大会,就因应地球气候变化、推动温室气体排放量减排做出许多努力,这样的大会自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到今年的2015年巴黎大会,目標就是让地球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一个宜居宜住地球。
若不做出具体行动与努力许多专家学者,担忧地球的未来,不再適合人类生存!人类终將一无所有!
我想学者专家们,对宜居的城市和人类的未来,应有更縝密的思考。他们提出的科研数据也清楚显示,是我们人类要得太多,但我们忙著爭论不休,行动却太迟缓!这个地球,是为你我而来,应当及时了悟,目前为止只有一个地球能供我们及后代子孙居住…
我走出京都社区咖啡馆,慢慢走回民宿方向,忽然被一位日本年轻女性叫停,她是咖啡馆服务生,有礼的双手捧上我留在咖啡馆的火车储值卡,说了几句我听不懂的日语,很快转身就走,我只好大声用句中文谢谢,並向她挥手致意。
她追足我一条街,只为归还一张储值卡给陌生旅客,诚实让我感动不已!一边走內心一边肯定,是的,就是这样善良的心,人类只要保有这颗善心,地球的末来就有希望!

原稿: 东方日报 (14/12/2015)

巫统史观的意识型態机器

巫统大会过了,巫伊结盟来了,就连所谓的「第二刘蝶广场」也开张大吉了。净选盟的滚滚五十万黄潮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狗熊,反而三几十人的红潮突起,从巫统大会的「小红书」开始红起,还烧到了「大家购物中心」。背后的「那些事儿」,也和巫统的权力保卫战息息相关。
从警方到公务员系统,甚至大部分的马来群眾都默默的认可了「巫统史观」的核心价值;否则,国阵和在野党222位国会议员当中,竟无一名马来议员公然反对「第二刘蝶广场」之设,也足以教人拍案惊奇了。
非马来人在「巫统史观」底下,固然被列为「外来者」和二等公民,马来人思维更深陷巫统史观的隱形监狱,只能在巫统、伊斯兰党和公正党打转;一日不打开牢笼,巫统即使败选,巫统史观仍然主宰了绝大部分马来人的心灵。
而打造巫统史观的四大神器,就是教科书、干训局、马来报与博物馆。清真寺的作用反而被高举宗教旗帜的伊党掌控了,尤其是巫统没有一位在精神、道德上足以作为典范的「魅力型领袖」,更是如此。
马来人与土著佔大马人口60.3%之谱,但在大马的环境,却是「一个土著,各自表述」;非穆斯林土著与穆斯林土著的命运並不一致,就连拿政府工程和 申请奖学金也有不同的待遇。教科书对「非穆斯林土著」的题材著墨不多,以致不少大马人仍然把土著、伊斯兰教视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在是大错特错。把 「非穆斯林土著」列为土著,旨在强化巫统史观之论述,既土著是大马的主要人口,是真正的主人。
即便是马来穆斯林,在巫统史观主导下,他们只能在单一的教科书中接受巫统「建党建国」的伟大论述,没有机会理解英殖民时期的其他马来政治运动,如马 来左翼和马共的歷史。大多数华人青年知道陈平是马共总书记,大部分马来人却不知道马共主席是一名叫阿都拉西迪的马来穆斯林,马共还有一支以马来人为主的游 击队(第十支队)。官方教科书里的马共,几乎成为华人专属,与马来人无尤,这在识者眼中当然是一大笑话,但却是官方想要达致蒙昧群眾的手段。
官方教科书如此,马来民间也鲜有不跟巫统史观唱反调的歷史读本,长期以降,思想定格,也难以突破意识型態的牢笼,「只有巫统能维护马来人」的政治口 號也就被植入脑海,成为马来人的集体记忆。308,505两届大选的马来选票仍控制在巫统手里,与此息息相关。许多马来人仍然无法想像,没有了巫统以后的 世界;可见巫统史观荼毒之深。
教科书己將马来人和非马来人划分为不同的马来西亚公民,政治口號搞再多的1Malaysia,也就无法取信于人。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博取选票的公 关手段。也因此,在政客和跟班高唱「一个大马,以民为先」,扮起白脸的时候,长期宏扬巫统史观的国家干训局(BTN)也就扮了黑脸,宣称华人与印度人为 「外来者」,两路夹击,软硬兼施。
干训局是国家机构,干的却是党务;吃的是公粮,吐的是党话。它长期向大学生和公务员搞思想工作,宣扬马来人主权和贬低其他族裔的地位,形同巫统史观的宣传机器,在资讯时代终于踢到了铁板。不愿接受洗脑的学员甚把內容放上YouTube,揭翻了底牌。
自此,巫统史观也就受到非马来人青年的挑战,也影响了国阵的政治版图;马来青年奔向火箭的动作,更是对巫统史观开了一枪。

原稿 : 东方日报 ( 21/12/2015)

2015年12月9日星期三

建构歷史拨乱反正──反击巫统史观 (转载)

上週谈「巫统史观」下的教科书,反映了政治权力对国家歷史的扭曲和詮释;华人社会一度把希望寄托在与巫统比肩,党员百万的马华公会,然而,马 华建党66年非但没有书写歷史,反而与华社渐行渐远。308、505两届大选把前人打下的江山几乎败光,连带自己的建党先贤功绩都保不住了。
马华不满党元老王保尼名字不列小学教科书的建国伟人榜,教育部长也很直率地回应,小学教科书没错,王保尼不是科博委员会(Cobbold Commission)主要领袖。至此,小学课本不改了,马华闹了一阵,无功而返,继续沉沦。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史,更不知如何正衣冠、知兴替,更不知如何与外族交流。寻常百姓为三餐奔波,无法强求读史读诗;强调终身学习,要当民族先锋, 创办大学、建有党校、党员百万之纯华人政党,何以连一本像样的《马华党史》都没有?建党伟人、国之大老敦陈禎禄的纪念馆,迄今也未见一瓦。
马华已是政府的一员,要求政府建立「陈禎禄纪念馆」尚且如此,其他更浩大之文化工程,也就不必再提了。至于雪兰州之华人文化中心,经歷两届大选尚且在空中楼阁,当然也是政治问题。
就在马华为王保尼请命不成之时,巫统宜力国会议员哈斯布拉建议政府在霹雳宜力兴建一间「共產党博物馆」(museum komunis),避免下一代被误导,以为共產党对国家独立有贡献云云。华人社会当然不必跟著巫统小咖起舞,我们对马共与左翼的看法也不必围绕著官方的那 一套巫统党国「官方意识型態」,但要拨乱反正,就得拿出像样的作品,例如建立自己的博物馆、书写自己的建国史。而且,还要译成英文和马来文,让不同文化的 人们明白,也和官方歷史交锋,破除官方塑造的神话与偏见。
华人社会无法寄望政党主动修史建馆,唯有从旁杀出,自掏腰包,庄敬自强。就博物馆和文化馆的层面,全马各地都有一些小型的华人文物馆,如檳城的韩江 华人文化馆、吉隆坡的陈嘉庚纪念馆、马六甲的郑和馆等,但没有一间「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始终美中不足,也无法完整的呈献华人在大马的史跡与贡献。
美国华人占全美总人口不过区区1.2%,民间有识之士亦有感先贤之功,並冀望后人明白华人在美国之奋斗,遂建「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MOCA) www.mocanyc.org/)以资纪念,迄今35年。
大马华人人口佔全马24.5%之鉅,达700万人,並称第二大族;政治上华人当然举足轻重,经济上更贡献了最多的税捐,推动大马进步。然而,全马並 没有一家「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箇中原因,当然是巫统史观之害;但华人民间不乏资金人才,政府不建,民间也巍然不动,才是咄咄怪事。若说过去敏感云云, 如今时移势易,再踟躕不前,就错过时机了。华总的华人文物馆之设是否达標,有待观察。
从英国人巴素那一本《马来亚华人史》迄今,坊间迄今仍然没有一本通史式的「马来西亚华人史」、「马来西亚左翼史」甚至「马共通史」。有些青年学子,甚至文艺界人士只能从网上半调子的「面书歷史学家」胡扯的「大马歷史」中吸取资讯,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因此,华社更应及时出版一本可信的「马来西亚华人史」,以昭大信,启蒙后世,並与巫统史观抗衡,公正地书写华人在这个国家的贡献。
上週谈「巫统史观」下的教科书,反映了政治权力对国家歷史的扭曲和詮释;华人社会一度把希望寄托在与巫统比肩,党员百万的马华公会,然而,马 华建党66年非但没有书写歷史,反而与华社渐行渐远。308、505两届大选把前人打下的江山几乎败光,连带自己的建党先贤功绩都保不住了。
马华不满党元老王保尼名字不列小学教科书的建国伟人榜,教育部长也很直率地回应,小学教科书没错,王保尼不是科博委员会(Cobbold Commission)主要领袖。至此,小学课本不改了,马华闹了一阵,无功而返,继续沉沦。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史,更不知如何正衣冠、知兴替,更不知如何与外族交流。寻常百姓为三餐奔波,无法强求读史读诗;强调终身学习,要当民族先锋, 创办大学、建有党校、党员百万之纯华人政党,何以连一本像样的《马华党史》都没有?建党伟人、国之大老敦陈禎禄的纪念馆,迄今也未见一瓦。
马华已是政府的一员,要求政府建立「陈禎禄纪念馆」尚且如此,其他更浩大之文化工程,也就不必再提了。至于雪兰州之华人文化中心,经歷两届大选尚且在空中楼阁,当然也是政治问题。
就在马华为王保尼请命不成之时,巫统宜力国会议员哈斯布拉建议政府在霹雳宜力兴建一间「共產党博物馆」(museum komunis),避免下一代被误导,以为共產党对国家独立有贡献云云。华人社会当然不必跟著巫统小咖起舞,我们对马共与左翼的看法也不必围绕著官方的那 一套巫统党国「官方意识型態」,但要拨乱反正,就得拿出像样的作品,例如建立自己的博物馆、书写自己的建国史。而且,还要译成英文和马来文,让不同文化的 人们明白,也和官方歷史交锋,破除官方塑造的神话与偏见。
华人社会无法寄望政党主动修史建馆,唯有从旁杀出,自掏腰包,庄敬自强。就博物馆和文化馆的层面,全马各地都有一些小型的华人文物馆,如檳城的韩江 华人文化馆、吉隆坡的陈嘉庚纪念馆、马六甲的郑和馆等,但没有一间「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始终美中不足,也无法完整的呈献华人在大马的史跡与贡献。
美国华人占全美总人口不过区区1.2%,民间有识之士亦有感先贤之功,並冀望后人明白华人在美国之奋斗,遂建「美国华人博物馆」(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 (MOCA) www.mocanyc.org/)以资纪念,迄今35年。
大马华人人口佔全马24.5%之鉅,达700万人,並称第二大族;政治上华人当然举足轻重,经济上更贡献了最多的税捐,推动大马进步。然而,全马並 没有一家「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箇中原因,当然是巫统史观之害;但华人民间不乏资金人才,政府不建,民间也巍然不动,才是咄咄怪事。若说过去敏感云云, 如今时移势易,再踟躕不前,就错过时机了。华总的华人文物馆之设是否达標,有待观察。
从英国人巴素那一本《马来亚华人史》迄今,坊间迄今仍然没有一本通史式的「马来西亚华人史」、「马来西亚左翼史」甚至「马共通史」。有些青年学子,甚至文艺界人士只能从网上半调子的「面书歷史学家」胡扯的「大马歷史」中吸取资讯,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因此,华社更应及时出版一本可信的「马来西亚华人史」,以昭大信,启蒙后世,並与巫统史观抗衡,公正地书写华人在这个国家的贡献。

 原稿: 东方日报 (07/12/2015)

巫统史观下的教科书(转载)

歷史由胜利者书写」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每一次发生「官方歷史教科书歪曲歷史」、「官方歷史教科书忽视非马来人贡献」、「官方歷史教科书里的建 国英雄未提及马华领袖」等各种怪事的时候,除了政客呼天抢地表演民族大义,社团大佬发文告表態力挺,似乎天下就太平了,歷史就纠正了,先贤就正名了。
这当然是「很傻很天真」的驼鸟式思维。但问题不在于国家语文出版局那几个小官的偏差视野,也不是教科书作者对歷史的无知胡涂;这些小官文人都已是过 夜油条,既使要当「民族英雄」,也不会和自己的荷包作对;语文出版局那几个小官更要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慎防敌营渗透,確保官位永固,才能名利双收、全身而 退。
大马歷史教科书出现问题,早就见诸歷史;去年便有学者指小学歷史教科书太偏向单一种族,更早前也有一堆政客说要设立种族关係课程、编写种族关係教科书等,迄今还在纸上谈兵。
近几年的报章,也有教师要学生「滚回中国」、「滚回印度」的新闻。教师心態思维与党官机构如出一辙,究其原因,实乃受了「巫统史观」之毒所致。
「巫统史观」的形成,主要是马来亚独立、马来西亚成立以后,以巫统利益为中心,把巫统领袖奉为建国者的一套思路,目的在于垄断歷史詮释,树立巫统神话,確保政权永固。
巫统的「建党伟业」和马来亚独立的確息息相关;但是,官方歷史的书写,却在树立巫统的神话。「巫统史观」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不断重覆「马来人是这个国 家的主人」、「巫统捍卫马来人和马来统治者利益」、「马来人给予其他族公民权,其他种族接受马来人特权」等所谓的假大空「社会契约」;目的也无非在警告其 他族群不要存有幻想和异心改变现状(挑战「马来人主权」),只需接受现有由巫统设计和领导的制度,继续確保巫统?国阵执政。
由于巫统掌政大马五十余年,长期掌握「歷史詮释权」,得以利用国家机器与资源进行「歷史书写」,以钦定「我们是谁」、「谁是国家主人」、「谁是外来 者」等。而「御用歷史学家」的工作,就是如何通过歷史教科书製造「官方意识型態」,进而达致驯化他族的目的。具体做法,就是凭藉官方歷史教材形塑「特定史 观」,教育出服从官方意识型態的所谓「国民」。一本歷史教科书,不过是牛刀小试,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机器都为这套意识型態服务,从国家博物馆到商业电影都 不能逾越这套官方意识型態。
从过去的「华人文化未列国家文化」、「马华文学未列国家文学」、描写马共的电影《新村》被禁,到现在的「官方歷史教科书忘了马华领袖」等,都是「巫统史观」下的產物。意思就是:只有巫统(政府)有权决定谁是「国家英雄」、「国家文学」等。
按照这样的「巫统史观」特定思路,加上马华民政国大党等国阵伙伴並未掌握实权,负责歷史课本书写编辑的官员当然也懂得观顏察色,明白巫统才是真正的「老板」,其他政党意思意思一下就算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这么一回事。
国家干训局(BTN)总监最近开腔谈歷史,不忘强调华人印度人是「外来者」,就是忘了顺便告诉大家马来人的先辈也来自印尼诸岛和中国云南。去年十月,民政党党员陈来顺指马来人也是外来者,竟遭中央涷结党籍。可见民政党中毒之深,也可见巫统霸权之恶。
巫统史观下的教科书,不过反映了政治权力对国家歷史的扭曲和詮释,如何拨乱反正?要靠民间力量。下回再谈。


 原稿: 东方日报 (30/1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