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7日星期四

转念!让生命更丰盛系列文章(十四)

故鄉與他鄉

乘坐馬航班機從墨爾本飛回國,坐在我右邊的是一位男士“睡客”,相信是澳洲人。我們只講過幾句問候的話,其餘的六個多小時,他都呼呼大睡。左邊坐著一位姓林的女士,眉目清秀,猜想大概是卅來歲,旅途中她一直在翻看英文書,而我則重讀金克拉(Zig Zaglar)的《登峰造極》中文版。大家不約而同的聊了起來,她用英語和我交談,時而穿插一些華語。

原來她這一次“單飛”是回關丹清明掃墓,丈夫是一名醫生,兩名男孩剛在澳洲唸中學。他們去年移居澳洲,並在離墨爾本兩小時車程的地方買了一棟價值約澳幣20萬的房子。除了料理家務,她也兼做建築和設計工作。從她口中知悉他們決定移居外國的真正原因,首先是希望孩子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對我國當前的教育制度頗有意見);其次是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品質。當然,我們也談到目前的國家政策以及熱門的政治課題。我也同時與她分享生活的真諦,但願能激起她對祖國的熱愛。畢竟人各有志,相信像林女士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關於背井離鄉,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那是在紐西蘭遇到的的士司機穆哈末阿欣(Muhammad Asim),一位有理想有志氣又開明的回教徒。第一次坐上他的的士時,見他如此健談,而且主動協助,一開始我對他的動機有所戒心,後來想起用素直之心待人,“你要別人如何對待你,首先你就得如何對待別人”,於是就同他進行坦誠的對話,關懷他的工作與生活狀況,沒想到我們竟成了好朋友。他載我考察市場、觀光、吃飯等。

逛了兩天,當的士抵達旅館時,我要阿欣收下兩百紐元作為全程的車資,他竟扳起臉孔說道:“你這樣就不是朋友了!”我說:“阿欣,這兩天勞煩你太多,單單車油恐怕就不只這個數目了。”是他那誠懇的眼神使我猶豫了一會,只好將錢收回,並一再的向他道謝。他露出了白色的牙齒和親切的微笑。

離開紐西蘭的前一天,阿欣帶我去觀光。沿著海邊山路回旋到山上的一個亭子,我們居高臨下俯瞰浩瀚的大海,蔚藍的天空,以及淺青帶藍的海水。大海中一座座美麗的小島,海鷗翱翔,和風吹拂,在這美麗的片刻,怎不教我回憶起兒時的故鄉,那樸實的漁村和那一段看海的歲月,腦海中浮現的是船只、海島,還有那陣陣魚香。然而,我偏偏選擇離開寧靜的故鄉,投身繁忙的都市尋求發展。

Albert,你知道我為什么到紐西蘭來嗎?”

出走的原因

阿欣的聲音有點顫抖,眼眶濕潤。原來他來自巴基斯坦的拉合爾(Lahore),在家鄉經營家私生意,工廠共有二十多人,每月平均收入比目前在紐西蘭多出幾倍。現在工廠交由其弟管理,他本身則決定到國外尋找新機會。出走的原因是:“我們的國家太多災難了,戰爭、貧窮、政治動蕩、社會不安……。”他越講越激動,激憤地望著大海;“你想想看,我在這里當一名的士司機(屬暫時性的,他在尋找更好的機會),每月平均收入雖然只得兩千紐元,但一家人卻能夠安居樂業,無憂無慮。但是在自己的國家卻……。”他把我當作親人一般,不斷敘述離鄉背景的惆悵故事。

雖然和阿欣結識的時間很短暫,他卻能如此坦誠相待,我也相應回報,誠懇的祝福他及家人,並鼓勵他繼續努力,此刻很能體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話。這令我領悟到,很多離開土生土長的家鄉人,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受並非一般人所能理解。遠離故土而能得到一些關懷,這是離鄉背井者最大的心理安慰。我們至今仍然保持聯系。

其實,人們每天都在為未來作打算和決定,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居住的地方,甚至包括未來移居到外星球去。人活著畢竟不只是為了生計,或養兒育女而已,而有其他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只要我們還活著的一天,即可以“做幾件有益於人類的事”,也可以“做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可以選擇做個快樂的人。

没有评论: